什么人容易中暑

中暑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户外工作者、运动员、老年人、儿童等人群容易中暑。

1、户外工作者:如建筑工人、交警、环卫工人等,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作业,身体暴露在阳光下,散热困难,容易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引发中暑。据统计在夏季高温时段,户外工作者中暑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训练或比赛时,运动员身体会产生大量热量,且运动过程中往往会穿着紧身或不透气的运动装备,影响散热。同时为了追求成绩,他们可能在高温环境下仍坚持训练,增加了中暑的风险。例如在夏季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中,就有部分运动员会出现中暑症状。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有所衰退,包括体温调节能力、心血管功能和汗腺功能等。血管弹性下降,血液循环不畅,散热能力较弱,难以适应高温环境,容易中暑。而且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也会增加中暑的发生几率。

4、儿童: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此外儿童活动量大,新陈代谢旺盛,在高温天气下更容易出汗,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出现脱水和中暑症状。比如在夏季的户外活动中,儿童如果长时间玩耍而没有适当休息和饮水,就容易中暑。

此外,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的人群,身体的调节功能和适应能力较差。高温环境会加重他们的身体负担,影响疾病的控制和康复,增加中暑的风险。例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高温下,心脏负荷增大,容易出现中暑伴发心血管事件。

中暑的治疗方法

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以利于散热。让患者平卧,抬高下肢,增加回心血量。用湿毛巾冷敷患者的头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帮助降低体温。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让其适量饮用一些淡盐水或藿香正气水等解暑饮品。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应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医院通常会采取快速降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如使用冰毯、冰帽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