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高峰论坛主持词
位置导航: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高峰论坛主持词

作者:北京市科协主席 陈佳洱 来源:北京科协 发布于2006/06/30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把可持续发展定为国家发展战略,并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上就指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和亚非商业峰会晚宴的讲话中又三次强调cc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水、土地和能源等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转变增长方式刻不容缓”列为北京市政府工作的第一项差距和问题,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
  循环经济是对过去“单程线性”经济模式反思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与此同时,环境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人类自身生存发展受到了制约和威胁,它迫使人类重新思考。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的雏形出现。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基础,既是一种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又是一种新型的、具体的发展形态和实践模式。它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
  废物处理过程,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一产品一废物排放”的开环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一再生资源”的闭环模式,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
  作为北京公民,我们都关心北京的建设和发展,在一起讨论北京发展循环经济更具有特殊和紧迫的意义。北京自然禀赋较差,据中国科学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分析,北京与其他省市相比,排名靠后的项目主要有:“环境支持系统(第27位)”,“资源压力指数(第28位)”,“环境压力指数(第23位)”,‘‘区域生存资源禀赋指数(第22位)”。北京市人多地少,水资源匮乏,能源短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现有的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矛盾日益加剧,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
  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将难以支撑北京市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给未来发展留下无穷后患。因此,北京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最近,经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把北京城市定位在: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规划》确定,北京在20l 0年以前为生态城市的起步阶段,20l 0年至2020年为生态城市的成型阶段。促进经济从资源消耗型向生态友好型转变,即从传统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转型。任务相当艰巨。
  我国目前循环经济实践仅仅处于试验示范的初级阶段,与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北京如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是一个相当大的课题。我希望今天自然科学专家、社会科学专家能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相互碰撞,民主讨论,产生火花,期望能对我们各自的研究有所启发,对北京发展循环经济思路、模式的形成有所贡献。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实现大循环、中循环,还是小循环,都需要政府的弓I导,市场的推进,法制的保障,政策的支持,技术的支撑,公众的参与。搞好这项工程,离不开自然科学内部各学科、社会科学内部各学科、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群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离不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专家的共同投入。今天开了一个好头。今后,为保证北京建设循环经济工作起点高、方向正、工作实,避免走弯路,两界联席会议将针对一些具体问题继续组织不同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向北京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为把北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做贡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