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 Association for Mental Health(BAMH)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心理科
邮政编码:100730
电子信箱:lym2968@sina.com.cn
电话:65131245 13910072842
传真:65131245
理事长:刘福源
副理事长:王晨 马辛 杨凤池 曹连元
秘书长:张淑芳 廖亚明(副)
单位简介:
1986年,北京的一批心理学工作者与北京朝阳医院合作,率先在市属大型综合医院成立心理咨询门诊,同时申报组建北京心理卫生协会。
1987年7月22日经由北京市科委批准、北京市民政局注册登记,北京心理卫生协会于11月12日召开成立大会和第一次理事会议,1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通过了协会章程,并设立学术、宣教、组织三个工作委员会和秘书处。
1993年在北京同仁医院建立了专业化、规范化的临床心理科。
1998年对协会内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三年以上的专业工作者进行考核、评审, 30人首批获得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委员会成员资格证书。
在2003年抗击非典关键时期,率先开通北京第一家“预防非典的心理援助专家热线”;协会荣获“全国防治非典性肺炎先进学会”的称号;刘福源等三位同志被评为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3年11月经报请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协会以社会力量办学的方式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北京市东城区心理咨询师职业 技能培训学校”。
于2002、2003年连续两次邀请德国海灵格教授以及其传承人-香港特区李中莹先生来京讲习,众多的心理学工作者亲眼目睹了世界知名心理师的风采并在其“家庭系列工作坊”中学习到前沿的应用心理学知识与技能。
2004年八月成功举办“急性心理应激的应对及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特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朱迪(Judy)博士等心理学专家来京学术交流,取得满意成效。
2005年5月换届改选产生第三届理事会,确立了加强组织与能力建设的工作重点和争做北京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的工作目标。
2006年在朝阳区开展“迎奥运,促和谐,心理健康进社区”活动,得到北京反邪教协会、朝阳区科协的全力支持。协会的一批专家和心理学工作者通过讲座、辅导、专项座谈等多种形式将心理健康的知识与调节方法介绍给最基层的群众,得到普遍的认可与欢迎。
2007年,协会承办由首都文明办、北京市科协联合主办的首都“迎奥运健康心理促和谐”活动,以“心理健康列车社区行”的方式将不同内容的心理卫生服务“打包下发”,深入七个城区、一个郊区的8个指定试点社区,完成780份社区居民心理健康需求的问卷调查,50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近20次社区工作者培训等,所撰写的调研报告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协会还于2007年参与了《北京市心理咨询行业管理办法》的制定,目前该办法已经市委教工委和市卫生、人事、民政、教委、工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七个委办局联合下发,成为北京市心理咨询行业管理的法规性文件。
在2008.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危难时刻,协会广大会员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包括奔赴灾区、捐款捐物、开通热线等,其中由协会自己组队(11人)的赴灾区心理救援队一支,由中国红十字等组织组队、我协会副理事长带队的两支;协会独家组织的大型危机干预知识与技能培训两次,与其他协会、院校合作举办的培训或讲座超过五场次。协会获得科协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杨凤池、张淑芳、廖亚明等多名会员获得相关荣誉称号。
2008年再次受首都精神文明办和市科协的委托,承办主题为牵手残疾人心理无障碍——首都“迎奥运、健康心理志愿服务行动”,派出8个工作团队,深入几十个社区的残疾人温馨家园,为残疾人提供面对面心理服务,并以访谈和问卷的双重方式调查了解残疾人心理现状和服务需求,427份的问卷分析和85例个案访谈等工作汇报也再次获得赞誉。
近三年(2006-2008),协会已连续三次主办海峡两岸阳光心理论坛,主题分别为“关注青少年成长”、“关注家庭和谐”和“关注5.12震区人群心理康复”,收到良好反响。
历经开创、探索、发展和改革的不同阶段,协会为普及心理学知识,开展心理卫生学术交流,提高人群心理健康水平,促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