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理科学会
位置导航:医科类

医科类

北京生理科学会

  北京生理科学院会,由1955年4月1日成立的中国生理科学会北京分会更名为北京生理科学会,目前已成立第十届理事会。各届理事长是:首都医科大学生理系教授刘曾复,中国医学科学院基地医学研究所生化系系主任、教授梁植权(第二至第四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研究所生化系教授刘培楠,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理室系主任、研究员陈孟勤,首都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系主任、教授金有豫,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病理生理学系系主任、教授薛全福,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周曾铨,中国医学科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病理生理学系系主任、研究员朱广瑾;秘书长是:李肇特、王世真、雷海鹏、陈孟勤、金有豫、赵熙和、许荣熴、朱广瑾、李俊发。50多年来学会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个人会员由256个发展到560个,专业委员会由6个发展到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药理、病理物理、营养生理专业委员会、危重病医学7个。1986年来学会获得市科协“先进学会”称号、“表扬学会”称号8次、科技周组织工作奖4次、青年优秀科技论文组织工作奖和表扬奖2次,推荐论文有13篇获北京市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会员参加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获二等奖1次。
  自1979年以来,学会共组织国内学术交流257次,参加交流的科技人员15000人次,交流论文1320篇;国际学术交流26次,参加交流的科技人员6400人次,交流论文120篇;科技下乡、下工地和送医下乡义诊活动25次,参加人员约3500人;学会主办期刊《基础医学与临床》,于1981年创刊,1983年被批准公开发行,2005年改为月刊。1991年荣获北京市优秀期刊称号。期刊还获得2006~2008年度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C类资助奖。从1983年公开发行至今,共出版发行180期12万册,发表论文5160篇。承担了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专业培训15参加人员约1000人次;举办科普活动(包括夏令营)10次,参加人员约3000人次。其中品牌活动是:送医下乡、研究生论坛、专业培训。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论文是“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医学”“干细胞在医学上的应用”等。
  2003年,龙井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生理科学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有关“ICU重症非典救治研讨会”,北京地区协和、朝阳、北大三院等33家医院189人,广州、山西、浙江等13个外省市单位共24人参加会议。就非典病人的呼吸支持问题、非典病人的激素使用问题、非典病人感染有关的并发症问题、危重病医学在非典防治中的定位与学科发展等问题,18位医护人员作了报告,与会代表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会上还向在非典期间,奋不顾身在救治第一线的学会领导陈惠德、王谊冰、安友仲、许媛等颁发了防治非黄优秀科技工作者表彰证书。
  曾经去过南极、长期从事南极医学方面研究的学会前理事长薛全福教授,在北京市中学生爱科学月期间应邀对东城区某重点中学1600名学生作了“人在南极”的科普报告,还为其他多所中小学作报告,启发中小学生立志献身科学事业的宏大理想与抱负。
  2003年10月12~16日,由北京生理科学会与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光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国际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举办“国际生物光子和生物光子学会议(ICBB)”。这是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生物光子和生物光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瑞士、荷兰、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等国,以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地区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02篇。
  2004年6月5~7日,由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和北京生理科学会主办,北京体育大学会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承办的“北京国际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在北京体育大学召开。本自全国各地以及芬兰、韩国、日本等国家的运动生理学知名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运动、娱乐与健康”,共收到稿件105篇,经专家评审录用99篇,最终在《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卷第3期收录发表84篇。
  2005年,学会和有关单位联合主办的“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05”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参会的代表共有3500多人,其中国外学者50多人;讲课专家多达上百人,其中国外讲课专家20多人。
  “北京生理科学会2006年度青年论坛报告会”于2006年10月28日在北京科技活动中心报告厅举行。论坛的主要内容是“研讨科研思路与方法,报告研究成果”,论坛邀请专家既作为评委,又共同研讨有关内容,并向5获奖者颁发证书与奖金,以资鼓励。
  2008年学术年会学会邀请4名国际着名生理学家进行学术讲座,200余人参会。讲座涉及生理学的多个领域,代表着国际生理学研究的前尚沿。13名青年生理科学工作者进行了论文演讲,并为6位优胜者进行了颁奖。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