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针灸学会
位置导航:医科类

医科类

北京针灸学会

  北京针灸学会,1988年4月由北京地区针灸医学科技工作者自愿发起并正式成立,挂靠单位是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其前身是1951年3月在北京中医学会成立的针灸委员会,针灸委员会的主任委员高凤桐,委员有王东亭、刘介一、胡荫培、尚古愚。现已历3届,历届理事长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教授贺普仁(第一、第二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教授周德安;秘书长是贺思圣、马静、王麟鹏。成立21年来,学会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个人会员由400人发展到1000余人,学会有65名理事。工作委员会组织、继续教育2个,专业委员会有脑病、穴位贴敷、耳穴、外语学习与提高、针灸临床研究5个。
  学术交流。开展学术交流是深化针灸医学理论,提高针灸医疗技术水平的有效方法。无论北京中医学会的针灸委员会和历届针灸学会理事会都注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临床、兼顾其他为基本宗旨,每年均组织开展学术报告会、学术座谈会、专题研讨会、学术交流会以及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组织并推荐北京地区的针灸专家参加中国针灸学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组织的国内、国际针灸学术会议,促进了北京地区针灸学术的繁荣与发展。
  人才培养。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面临对北京市大批针灸从业人员宣传党的卫生政策,开展新针灸学普及培训等大量工作。北京中医学会针灸专业委员会承担组织并开办针灸研修班的任务。自1951年7月到1954年8月,培训了491名(占全市针灸中医师的90%)。针灸专业人员通过学习,掌握了穴位解剖部位与神经分布的关系、针灸深浅及禁穴,以及针具与皮肤消毒等,规范并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其中很多学员成为针灸医学的骨干和师资力量。在学会的组织下,北京市针灸骨干先后到华北、华东、东北、西南等地区的十余个省市推广针灸疗法,为北京和全国各地培养大批针灸人才,为全国针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京针灸学会成立后,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学院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针灸医学的师徒传授、老专家经验整理等工作,以老带青,推陈出新;大量的针灸专业人才脱颖而出。截止2009年6月,北京市有国家级首批国医大师2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传承人2名,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6名,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针灸名医室站建设单位3个,以此形成了多个针灸专业继承团队,为首都针灸学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同时,学会组织开展的青年学术沙龙、青年优秀学术论文评选、青年学术演讲比赛等多形式的活动,为针灸青年人才搭建了成长与发展的平台。
  继续医学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北京针灸学会开始承担政府主管部门委托的北京地区针灸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学会发挥北京针灸人才荟萃,学术领先的优势,组织在京针专家学者,并邀请国内和境外针灸及相关专业的专家,有计划地从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等方面开展针灸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平均每年组织北京市继续教育专题讲座10余场,不定期举办“针灸初级培训班”“针灸主治医师进修班”“针灸高级医师研修班”“针灸绝技传习班”“针灸经验讲习班”等不同类别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医学教育项目,为北京地区和全国针灸技术规范、专业发展、学术交流作出贡献。
  国际交流。随着中国针灸国际化关注程度的不断增长,北京针灸学会的会员单位承担了接待国外医学参观团、针灸学会访华团、针灸学术考察团等政府或民间团估的大量参观、座谈、交流,以及大量外籍学员的针灸教学、临洒实习和带教等工作;并派员参加国家、北京市等政府或学术才体组织的出境针灸教学、培训和国际会议的大会交流等,为针灸走向世界、推广中医学,促进人业健康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