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小企业人才孵化策略研究
来源:吉林日报 发布于2015/11/18
人才强国是中国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创新驱动是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着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目标的实现。随着全社会创新创业时代的到来,“新常态”经济战略、“互联网+”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冲破制约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匮乏的瓶颈成为中小企业创新转型的关键。
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引进和管理的困境。创新人才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为稀缺和宝贵的资源,关系着企业未来发展的兴衰。真正的创新人才,不仅要精通技术、具有超强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还要具有开拓进取、不畏艰辛、勇于冒险的品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指引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从当前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和管理的现状来看,存在着创新人才引进困难、创新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的问题。从深层次来看,导致中小企业出现人才引进困难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招聘环节,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社会影响力弱、薪金待遇偏低以及发展空间不大等特点决定了其在招聘环节就处于劣势地位;二是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匮乏,很难加大在高校选拔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力度;三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应对外部市场环境能力的有限性,在面对重大经济冲击的情况下往往存在能力不足或是应对不力等问题;四是中小企业缺乏企业文化支撑,不利于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对创新人才的引进缺乏吸引力与号召力。
从当前中小企业人才的引进和管理来看,缺乏创新人才资源的战略规划,使中小企业在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机制上存在严重弊病。“任人唯亲”的用人管理模式,再加上企业老板的专制色彩浓重,另外,不健全的人才培训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也是中小企业不能人尽其才、留不住人才的原因之一,而且严重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空间。
创新创业是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引进与孵化的机遇。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方式转变和动力转变的新常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既是挑战,也是创新创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历史机遇,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常态下不仅需要大企业发挥“主力军”作用,还需要中小企业发挥“生力军”作用。中小企业要抓住新常态这一发展契机,加快企业自身结构的升级转型,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并以此作为驱动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明确提出要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在此浪潮的推动下,中小企业要勇于肩负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跃市场、促发展、稳增长的历史使命,加快企业自身创新人才的引进与孵化,走出一条新常态下的创新创业之路。“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为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培养综合性的创新人才提供了可能,有力推动了新兴产业地位升级,如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新技术融入传统领域,使IT人才、金融人才等需求增大,为创新人才的培育提供了社会环境。“一带一路”倡议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开启了开放、合作、共赢的经济发展路线。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措施,如教育部公布《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实行弹性学制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鼓励毕业生二三城市就业,为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新鲜血液。
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引进和孵化的策略。一般而言,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孵化的路径要经历“准人才—潜人才—显人才—创新人才”的循序渐进过程,需从以下四个方面促进和推动中小企业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孵化过程。一是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为路径,提高中小企业的数量与质量。而这就要求高校根据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求和创业要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才能与创新精神,让大学生敢于创业、勇于创新,不仅能够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还能够独自肩负起创业的责任,发挥自身的创造才能,从而有助于提高国家中小企业的创新水平。二是建立创新人才孵化的效率评价体系,优化中小企业人才孵化系统的制度设计。在建立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孵化的效率评价体系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实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完备性原则以及定向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而具体地分析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孵化的投入、管理和产出。在创新人才的孵化管理上,在创新人才的孵化产出上,在创新人才的孵化投入上,从多方面优化创新人才孵化系统的制度设计,提高中小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三是建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与创新人才孵化的双螺旋互动机制。以“一带一路”的实施战略来看,中小企业通过产业集群的形式实现“共商、共享、共建”,从而引发创新人才孵化和培养的联动效应。四是构建以人才激励为核心的中小企业创新人才留用机制。即在薪金报酬、绩效评价、培训深造等方面进行激励,发挥中小企业创新人才的核心推动力。与此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人才的培训也是为企业发展储备人力资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