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地铁建设与风险控制的问题及建议
位置导航:建言献策

关于北京地铁建设与风险控制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北京市科协、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 来源:调宣部 发布于2016/02/25

  [按]地铁是城市交通运输的命脉,地铁施工及运营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施工及运营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2014年11月6日,北京地铁5号线发生屏蔽门夹人致死的事故;2014年11月12日,深圳地铁7号线农林站附近发生施工挖断燃气管线事故,同一天南宁地铁施工附近路面塌陷,一辆面包车陷进坑中。截止到目前,北京已经通车的地铁达到527公里,在建的还有211公里,地铁建设与运营的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北京市科协联合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年前联合召开了专题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等18位专家从地铁设计、施工、运营、安全等方面交流了北京地铁建设与风险控制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北京地铁建设的基本情况
  李宏安(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副部长):过去十年北京地铁创下了罕见的世界奇迹,到2014年底已达到了527公里。在建的有211公里,没有开工的还有28公里。目前北京地铁投入运营的有23条线。到2020年,要开工建设的所有项目大概是25条线,里程预计达到1020公里,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覆盖率可达到90%以上。
  二、地铁建设与运营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规划设计不够合理
  谭忠盛(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我们城市路网的规划非常不好,换乘时间很长。从规划就没有做到地铁与连接线、铁路系统、公交系统和民航系统的无缝连接。其他发达国家的换乘都比较方便,像莫斯科地铁的一个换乘站就在上面架一个天桥,很方便。
  孔恒(北京市政集团总工程师):地铁建设应该遵循安全、便捷、养护常态、服务完善、以人为本、统一管理的理念。政府规划部门应该在空间布局、功能定位中发挥更大作用。哪一个位置是城市轨道交通,哪一个位置是市政管线,规划要清晰。
  王亮(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城轨院副总工程师):北京地铁应该有疏导和引导两方面作用。城内要起到疏导作用,城外要起引导作用,引导作用现在发挥的不好,市内的交通压力非常大,大兴线和亦庄线开通后,市内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在增加。
  林传年(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以后的地铁建设一定要预留和大铁、城际铁路的换乘通道,方便市民换乘,其他国家像日本,就把大铁站包括有的城际站都放在一起,非常科学。
  2.地铁施工不尽合理
  李宏安:
隧道一旦出现问题,修补起来难度很大,要把里边全部拆了,再做一层钢衬,成本非常高。上海地铁最早的一批隧道里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变形、漏水、开裂等,不得不利用晚上或者停运几天来修补。关于这个问题现在有两派意见,一是说以后出现问题之后,我们把轨道线都拆了,重新加一个20厘米或者30厘米的外衬;另一派认为一次就把外衬做上。现在很多人比较倾向于不做二衬,等一段时间以后出现了问题再去加。
  王梦恕(中国工程院院士):我们要留下遗产,不要留下灾害和灾难,关于二衬问题,必须要加强。
  杨会军(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关于盾构隧道我觉得应该增加二衬,最好是一次性的,否则二十年以后再修会很麻烦,而且代价很高,应提早筹划。
  马栋(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关于风险评估,由于缺乏详细的地质资料,往往依据专家的经验来判定。对地下风险进行评估、分级要更详细,要进行创新。
  3.工期制定不合理
  石山(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院长):
现在往往是新上一条线,由于建设周期非常短,好多方面考虑不周,像地铁和其他线路的换乘,包括和城际铁路、大铁的换乘,往往因最后工期不够而丢掉很多东西。
  黄明利(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车站的换乘方式不合理,估计设计院也知道,为什么没做,就是没有那么多时间,从定了这条线,工期就定死了,也没有很多的时间研究,我觉得这是政府管理的问题。
  孔恒:不合理的工期、不合理的造价,风险最后就落在施工单位。
  4.地铁运营管理存在风险
  李宇杰(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房产部桥隧负责人):
现在地铁运量非常大,每天运量都上千万人。现在面临一个最主要问题是地铁养护和保障人才的缺失。有的工作人员工作虽然到了管理岗位,但没有足够经验来处理突发事件。运营中普遍存在一些病害,包括渗漏问题、局部隧道的开裂问题,还有一些区域、区间出现局部下沉的问题,因为收敛、变形出现结构上的病害。
  杨会军:现在地铁的出入通道非常窄,有一次我到西单的时候,人都挤在那里,感觉很恐怖,那么大的换乘站中间只能都两个人下去。当时也跟设计院进行了沟通,他们说是为了节省投资,在我们现在新一期的工程里面,这个问题非常突出。
  三、北京地铁建设与风险控制的建议
  1.要有长远、全盘的规划
  王华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关于规划这一块,特别是轨道规划,建议应该进入立法程序,要立足长远,最起码应该是五年,最好是十年甚至三十年。应该是谁规划谁负责,而不是谁设计谁负责。要说清楚北京地铁规划和北京市的整个城区规划是什么关系。
  石山:北京的地铁换乘问题涉及到规划方面,从以往的工作经历看,规划工作非常滞后。事先统筹的或者超前性的分析非常少。作为政府部门首先要把规划做好。
  谭忠盛:风险控制应该贯穿于规划、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不能把规划、设计遗留下来的风险都施加给施工阶段,必须从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就进行风险控制。
  2.要注重强化设计、施工的科学性
  李宏安:
精细化设计和精细化施工是毛主席1965年给北京地铁提出的,要给各方留足时间,一个是要对设计留出时间,在设计上一定要保证充分的筹划,精雕细琢。第二个在设计上要创新、要出精品。第三个要给建设留出时间,要讲究科学,不应还没开工就定好了完工时间。
  谭忠盛:要在设计、施工过程中提倡全生命周期,包括后面施工养护。北京地铁运营几十年了,许多工程已经进入了大修期,如果不进行维修养护,可能就达不到一百年的寿命。
  3.综合利用地铁空间
  谭忠盛:
现在国家没有统一的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国外有很多规划非常好,比如第一层是管线层,再下面的是交通层,再下面是垃圾处理层等等。地下空间是很宝贵的资源,一乱以后就规划不了了。由于规划的不合理,地下空间会引起很多问题,除了资源的浪费,还会有很多风险,比如城市地表下沉,以及引发很多互相之间的穿越等风险。
  李宏安:随着地铁建设,应该同时把它周边的地下空间也进行开发。地下工程比较特殊,一个地下工程建成,在它旁边要想再做一个工程难度非常大。地铁空间综合开发有很多好处,如约利用土地、改善地面环境、提升周边土地的价值、减少机动车、提高灾害防御能力等。北京地铁八号线是一个把地铁完全引入地下,在地上搞开发的成功案例,带来的收益达到26亿,可以补偿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不足。
  林传年:现在香港、日本都在做综合开发,加拿大蒙特利尔最大的特点就是30公里地下城,人们在冬天冰雪覆盖的时候在地下城就能把所有的需求都满足了。
  石山:首尔的地下空间统筹考虑得非常好,上下班高峰期地面很少能够看到人,大量的人经过地铁,地下综合体直接就进入到写字楼。他们比我们人口密度还要大,但是地面的交通状况比我们要好,实际上是地下资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4.防止风险事故发生
  林传年:
地铁工程一定要防止重大的风险事故发生。风险事故的发生会导致全线地铁的停工,检查、整顿,建设工期都延误了。再一个就是运营中不能出事,不能出现夹人或者撞车等现象。
  王华牢:在运营期间出现安全事故时,乘车人有没有逃生的知识,这涉及安全教育问题。地铁里头出了问题以后,从哪个门下,应该从哪里逃,地铁里要张贴关于地铁逃生安全的宣传画。
  李宇杰:今年机场线出现隧道下沉的险情,主要是由地层导致的。北京现在的一些地层将来还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要对可能下沉的区域提前预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巡视或者安装一些监测仪器。
  5.培养相关人才
  李宇杰:要首先从意识上进行转变,从原来的建设为主向建养并重,最终要向养护为主的思想上转变,要培养一些运营养护人才,保证运营安全。
  王华牢:地铁施工者大多是农民工,对这些建设者们的培训全部压给施工企业是不妥当的,建议农民工由国家层面组织进行技工的培训。
  6.取消地铁屏蔽门
  王梦恕:
国外是没有屏蔽门的。一号线没有屏蔽门,运行快五十年了,就只夹过一个人。安全门的失误率仅次于通讯信号。从安全角度,整个车站要换气的,现在换不了气,所以可以考虑将现在的硬门改成软门最好,或者弄条绳子挡一下就行了。
  谭忠盛:屏蔽门出了很多问题,通风效果很不好,车站单独形成一个通风系统,没有利用列车的活塞风,对节能也是很不利的。
  7.加强科技研发
  黄明利:
我国地铁已经完成初期追风阶段,现在已经到了引领国内外地铁施工潮流的阶段。国家现在施工遇到的问题,好多在国外找不到经验,已经没有规律可寻,只有通过大量的科研投入解决。现在困扰创新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设计和施工的脱节。有些施工单位在施工中遇到一些反复出现的问题,资料没有保存,下次遇到或别人遇到都不能借鉴。现在信息化技术已经很先进了,应该把资料全部信息化。
  李宇杰:通过科技手段,通过人控和机控相结合来保证地铁运营安全。好多科研机构包括上海工业大学、北京交大都在研究快速检查隧道病害的装备或者仪器。从目前来看还没有特别好的产品,希望政府层面给予支持。
  李宏安:北京下一步要大力推广自主创新,提高国产化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