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北京市已经或正在规划。本文从管理角度建议确立研发类科技项目从三个方面注意其完备性。
第一个是为实现预定的研发目标,需要哪些专业类的人员参与需要事先清楚或基本清楚,以保证研发队伍的完备性。根据以往的经验与教训,队伍相对于目标不具备完备性是造成目标只有部分实现或目标基本没有实现的重要原因。队伍的完备性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一个研发单位能力是不够的,必须几个单位合作分工才行。只有队伍完备性充分或比较充分了,研发形成的知识成果才可能具备完备性。以往,这个不完备的缺陷是明显的,形成的一些成果应用领域和效果十分有限,或者干脆束之高阁无法应用。这就要求管理者有能力把他们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行,管理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过程不亚于科技人员做的研发工作。在科技管理(非行政、非官员、非公务员类的管理,专业技术性质十分强,在专业方面不外行、能与专业技术人员在其业务范围内对话沟通而且对其工作进行到了何种程度能有实质性的判断和预测下一步的进展等等,这类“万金油”式的管理人才太缺乏了)方面的落后在十三五期间应该有所改观。
第二个是研发成果向实际转化过程完备性的问题。这个完备性需要协调的外部环境比较复杂,有时一个管理部门是无能为力的,需要有综合若干管理部门职能的更高一层具有最终决策功能的管理组织才行,希望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能够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很好的研发成果为什么转化困难,这是重要原因。我国的一些好的工艺技术有些是国外先认可才为国内所逐渐认识的。
第三个是研发经费的完备性问题。一般说来,谁立项谁出经费是常规情况。但是。有些项目,需要边研发边应用这样的若干次循环才可能最终实现目标,这就需要经费能够源源不断,仅靠事先的预算经费是不科学而且是不可行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经费源源不断呢?能够依靠工程“养”研发吗?这要求保证有“工程”可以养研发,而且要求有持续不断的“工程”才有可能。建立在科学实验(experiment)基础上而非是试凑(try)出来的工艺技术才最终有可能突破原来的已经落后的规范与标准,实现质量的飞跃,形成名副其实的新的规范与标准的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