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退”路侧停车位 让自行车回归的建议
位置导航:建言献策

关于“清退”路侧停车位 让自行车回归的建议

作者: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卢耀荣、张 畲(研究员) 来源:调宣部 发布于2016/03/02

  本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起草小组对市民关注问题进行调查,有关“交通基础设施最需要改善方面”问题,受访市民中有59.1% 认为最需要解决步行道、自行车道被挤占的问题。今年西城区率先启动自行车出行示范工程建设,取消路侧停车车位的试点,选取试点道路有白云观北里、复兴门内大街、车公庄大街、三里河路等32条道路, 金融大街和百万庄大街已完成自行车道改造工程,非机动车道小于6m的道路取消路侧停车位,并加装高清摄像头,抓拍违章停车车辆。这无疑有利于解决本市道路路侧停车的乱象。“清退”路侧停车的政策措施与即将出台的《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有关,而《条例》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提出修正意见,并就“清退”路侧停车位的配套措施和让自行车迥归提出建议。
  1.《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宜修改补充
  2015年5月29日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讨论通过的《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拟在明年1月实施。《条例》的整体思路“有位购车、停车付费、违停受罚”是正确的,但存在不完善之处,例如:既有居住区配建的停车场不足或居住区不具备场地条件的需新设置停车场方面的规定:①仅对“临时停车场”的设置作规定,并未对“永久停车场”的设置作出规定,既然是“临时”的就说明存在问题,可能无法有效解决乱停车, 又不规定何时如何设置“永久停车场”,久而久之“临时停车场”不就变成“永久停车场”了;②规定“居住区周边街坊路或者胡同设置临时停车场”,与彻底清退路侧停车位的民意要求落差很大,尤其对允许停车的街坊路和胡同未规定宽度,更给消防、救护等的安全带来隐患;③应研究采取何种方案和方式设置永久停车位,《条例》宜增加补充规定。
  2.宜将修建立体停车库纳入《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
  在土地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因地制宜修建立体停车库提供泊车车位,这是众多经济发达国家长期积累的成功经验。随着汽车工业的繁荣和发展,欧美各国早在60多年以前就有各种类型立体停车库,日本是最善于仿效采用先进技术的国家,40多年前就已大量修建立体停车库,目前日本每年投入运行的立体机械停车泊位10万个以上,全日本已经投入使用的立体机械停车泊位300万个,而我国每年生产投入使用的立体停车泊位不到1000个,差距实在太大了。作为北京人经常自豪宣传本市开通运营地铁里程世界第一,地铁运量世界第一、公交车辆数量世界第一 …….那么修建技术先进的立体智能停车库怎能自甘落后呢?停车位缺口很大,路侧停车混乱,道路拥堵严重, 修建立体停车库是解决城市停车难题的一大利器,建议纳入《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的条文规定。修建立体停车库会遇到很大阻力,如果瞻前顾后必难推动,为此提出建议:①以区、县政府负责,分片包干,首先调查管辖范围机动车辆总数、已有停车位、可供停车场地面积、车位缺口数,根据情况,选择修建立体停车库的方案;②加大违法停车惩罚力度,并提前预告,使车主感受到修建立体停车库,可减少用车成本,主动积极支持修建;③根据去年12月30日市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机动车停车设施建设的意见》,修建资金可采取社会融资,部份也可采取车主预交停车款,这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可通过银行贷款筹集资金;④立体停车库的结构类型很多,其中竖直升降、圆塔形立体停车库占用场地面积较小,又能提供较多停车泊位,且景观并不难看,在日本大量采用,可作为借鉴。 
  3.加强监管,政策导向,使更多车辆进入地下停车场停放
  据了解,截至2015年上半年,本市约有机动车停车位290万个,基本车位缺口达350万个;出行车位缺口约30万个。一方面是停车位不足,另方面已有停车位又未充分利用,使路侧乱停车的现象更为严重。目前本市许多机关单位、写字楼和居民社区住宅楼的地下停车场有些闲置、有些设为办公室、有些改为群租房,习惯将车辆停放在周边道路的路侧,造成这种乱象的原因首先是监管不严,其次是停车收费标准不合理,地下停车场的车位收费是以出租房屋作为参照标准,甚至有的楼房出售车位价格离奇地超过房价(见8月10日《北京青年报》),而道路的路侧停车收费很低,甚至不收费。最近本市报刊发布消息,今年本市已完成355处32.5万平方米地下空间的综合整治, 清退居住人员1.22万人,其中有相当部份的地下空间原本为地下车库或者完全可以改造为地下停车场。建议加强路侧停车的监管,提高收费和乱停车的罚款标准,责令哄抬地下停车场收费标准的要降价,使更多车辆进入地下停车场停放。
  目前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59.1万辆,提前超过了规划2020年500万辆保有量的目标。其实买汽车对有些市民并非必需,往往坐地铁、搭公交或骑自行车,甚至步行也能方便上下班,许多年轻人买汽车是“面子工程”,是“你有,我也有”的心里驱动,这种社会观念短期内难以改变,再加上目前交通政策法规过度照顾私家车的使用。如果私家车的使用成本很高,出行车辆必然减少,以长安街、王府井、东单、西单为例,四处繁华街区有不少机关、医院、商场,每天上下班有众多高干、高知、高管,这些单位的周边道路监管很严,也就不存在乱停车现象,单位内部设有自行车停放场。如果路侧乱停车的惩罚力度很重,使用汽车的成本费用很高,自然有相当数量车辆自愿进入地下停车场存放。这对减少PM2.5排放量,净化空气很有好处。
  4.腾出被挤占的非机动车道,让自行车回归
  上世纪80年代本市市民出行有63%骑自行车,而目前仅占13.9%,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行车道被汽车无情挤占。骑自行车是绿色、健美的交通方式。应当大力推动它的回归,建议采取4项措施:①在已清退完路侧停车的道路,优先修建自行车专用道,安装高清摄像头,抓拍违章进入的机动车辆,有的自行车道的进口安装机动车限行竖墩,可能更能保障骑自行车的安全;②沿线绿化,栽种常青树木,使骑自行车的人在绿树庇荫下骑车通行感到是种享受;③骑自行车健身也是一种时尚,倡导建立各种骑自行车健身俱乐部,组织骑自行车郊游,选择合适道路或场地组织骑自行车越野赛,以此吸引自行车的回归;④建立全市通存通取自行车租借网点,市民可凭身份证办理有条形码的自行车租借证,凭证方便办理租借手续,如有车辆丢失或过期不还,根据条形码查出身份证号,对事主课以数倍重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