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尽管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但科技领域仍不断出现多点突破,形成了一批新的科技前沿。各主要国家的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国家创新体系深刻变革,形成了许多新战略。习近平同志强调:“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判断准了就能抓住先机。”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科技前沿趋势和各国战略动向,在应对新挑战中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世界科技发展不断出现新突破。基础科学领域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最有可能催生新的科学革命,比如凝聚态物理、基本粒子等方面的研究正在进一步揭示物质的最深层次组成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对宇宙起源的探索和对暗物质、暗能量问题的研究将极有可能孕育出物理学和天文学的重大发现。生命科学与物质科学、工程学等跨界融合推动生命科学领域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比如合成生物学使得重新设计和人工合成新的生命体成为可能,神经信息解析、脑—机接口、意识干预等领域不断出现的突破使脑科学研究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信息科技中孕育的任何一项具有实质意义的突破性进展都极有可能触发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比如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正在破解智能的实质并开发以人类智能相似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大数据已经成为继人力、土地和资本之后的新型生产要素。材料科技的前沿进展为诸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比如新能源材料在转化效率方面的进展直接影响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以及存储,生物材料开始应用于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诊断、修复和功能改善,高性能结构材料为航空航天和高铁的发展提供保障。互联网与诸多前沿的深度融合深刻改变着全球创新版图,比如能源互联网使多种能量信息通过网络互联将彻底改变能源生态体系。同时,海洋、空间和地球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成为科技强国逐鹿的竞技场,深海、深空和深地领域的前沿技术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战略制高点。
世界主要大国不断形成科技发展新战略。当前,把握科技前沿正成为大国博弈的战略需要,世界主要大国纷纷把争夺高新技术制高点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其成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政府行为。美、德、英等国注重与国家安全、民生健康有关的基础科技创新研究并投入大量经费,实际上是在不断追加领跑资本,确保领先优势;俄、日等国在力求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同时,寻求某几个关乎国家安全和自身优势的科研领域进行突破和超越,以谋求全球科技领域的话语权。比如,美国政府近年来密集发布《美国国家创新战略》《联邦大数据研究与开发战略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对前沿科技投入的重点集中在人工智能、太空机器人、地外生命探索、神经科学、大脑计划、智慧城市、先进汽车、清洁能源和节能、教育技术、先进计算技术、精密医疗、合成生物技术以及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等方面。德国政府先后发布《高技术战略2020》《新高科技战略》《“工业4.0”战略》等,重点支持汽车、自动化、医疗卫生、物流和能源五大行业。英国政府出台《我们的增长计划:科学和创新》,把科学和创新置于英国长期发展计划的核心位置,提出八大新兴科技领域:大数据和高能效计算、合成生物学、再生医学、农业科技、能源及储能、先进材料及纳米技术、机器人及自治系统、卫星及航天技术应用。俄罗斯政府推出科技顶层设计“国家技术计划”,该计划主要从市场和技术两方面确定优先方向。日本政府制定的《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提出力求官民研发支出总额占GDP比例4%以上,将日本建设成“世界上最适宜创新的国家”。
在应对新挑战中实现新跨越。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具备了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的基础和条件。当前,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以新思路积极应对各种新挑战。比如,当前基础研究对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支撑和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基础研究向技术乃至产业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我国基础科研体系健全的优势,在重大科学前沿和创新领域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推动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夯实科技强国基础。再如,应在立足学科前沿的基础上,建立适应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新体系。依据科技交叉融合步伐加快的特点,在推动现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突破现有学科界限和体制界限,积极改革科研组织方式、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逐步建立符合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规律的组织和管理规范,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运行机制。还如,应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我们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原则,抓住科技革命机遇,积极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集中科技资源力量,在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环节、短板领域打开突破口、抢占制高点,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