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态势及智库作用
位置导航:发展战略

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态势及智库作用

作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流域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江苏分院院长、研究员 陈雯 来源: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发布于2017/02/15

  一、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1、长三角城市群发展面临的七大危机

  一是动力危机: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马车均出现颓势,要素成本明显提升。二是增长危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率、就业等下降。三是资源危机:粗放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导致土地、淡水、能源等资源消耗剧增。四是环境危机:水、气、土壤复合污染;居住环境质量下降。五是管制危机:区域合作、基础设施、人口管理、环境联防联治管理手段滞后。六是社会危机:地区收入差距大,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制度鸿沟巨大。七是文化危机:文化融合不足,纽带作用削弱;地方特色文化受到全球化影响导致地方性缺失。面对长三角城市群转型期的新常态,唯有创新是其发展最大的原动力。因此,在《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中,针对成为一个全球竞争最具经济实力的世界城市群这一目标加入了一条新的定位,即创新基地。由此可以看到,创新对整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2、长江三角洲:科技协同创新的重要桥头堡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2014 年经合组织科学技术与工业展望(OECD)提出,可见前景是GDP 增长缓慢和政府的预算紧缺,预示今后仍需继续实施促进创新战略,以达社会目标。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最具综合实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目前正处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阶段,具备创新基础和内在动力。这其中,政府引导和促进作用,对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至关重要。
  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条件描述
  (1)基础:科教与创新资源丰富,拥有普通高等院校 300多所,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近 300 家,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约占全国30%。
  (2)目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级水平,建立健全符合科技进步规律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最大程度激发创新主体、创业人才的动力、活力和能力,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以及国际性重大科学发展、原创技术发明和高新科技产业培育的重要策源地。
  (3)战略路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生态,立足区域高校科研院所密集、科技人才资源丰富优势,面向国际国内聚合创新资源,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支撑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4、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机遇
  长三角城市群面对着多方面的发展机遇: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国家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长三角地区具有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条件和基础,比如上海提出的全面创新改革和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在这些国际和国内重大发展机遇的背景下,各类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型智库需要也能够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科技创新态势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态势
  1、长三角科技创新总体态势
  从整个创新投入可以看出,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上海市以总量和份额(33.8%)占据鳌头;南京(5.8%)、杭州(6.8%)、苏州(9.8%)、宁波(5.5%)、合肥(3.7%)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科技创新投入占比较高。
  从R&D比例来看,上海占了长三角核心区约30%,大学生数量以南京、上海、杭州占较大优势,但是博士和硕士生比例,上海仍占优势。工程实验室,集中在上海、南京等城市,医疗资源比较集中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其中20%的医生集中在上海。
  从长三角城市群创新产出分析,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的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都要明显高于外围区。核心区中,尤以上海、苏州和宁波的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较多。其中,苏州和宁波纳米和材料专利申请和授权多,也显示出一些科技创新的专业性城市正在崛起。外围区中,合肥的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则较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出情况中,江苏省和浙江省在绝对值上领先,且其每年的增幅较为明显。
  2、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相对于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庞大的企业群体,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性影响力的企业并不多。相对于企业的规模性,其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少,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二是知识创新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产学研合作水平不高,发明专利授权比例低。三是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创新扶植服务有待提升,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有待提高。
  3、问题导向看,着重研究的关键问题和拟提出咨询建议
  一是政府促进科技产业创新的边界。针对两大问题:现有政府对科技创新及产业化以资金扶持为主,带来政府债务风险;地方政府为追求创新,而过度投入知识性创新的工作。二是政府对科技产业价值的判断能力。针对现有政府对科技产业价值判断能力弱,对项目“捡到篮子都是菜”的问题,建立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价值判断体系。三是长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路线图。针对地区创新链和产业链分工不明晰,恶性竞争较为突出的问题,建立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合作机制和分工机制。
  三、智库在区域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智库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诊断的作用,如对我国科技创新水平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二是政策制定的作用,如接受政府委托制定相应的政策文本,参与政策文本制定,接受委托立法,参加听证会等;三是政策服务的作用,如推动出台支持创新发展所需要的政策,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举办高端创新政策论坛,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宣讲活动;四是第三方评估的作用,如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五是储备优秀的政策分析人才的作用,构建可促进政企学研之间良好互动的“旋转门”机制,比如挂职、跨界交流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