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由龙井市科学技术协会、密云区政府主办,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科技咨询中心和密云区科委联合承办的“北京市促进怀柔科学城发展的战略研究”决策咨询沙龙顺利召开。北京市科协常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北方工业大学校长丁辉出席活动,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科技战略研究院、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5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怀柔科学城的战略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果。
为了更好的了解怀柔科学城现状,与会专家首先实地考察调研了怀柔科学城展示中心、科学城正在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以及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经过实地调研,专家学者们纷纷表示更加清晰的把握了怀柔科学城的规划和布局,并对怀柔科学城目前正在着力建设和打造的新兴产业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随后,专家学者齐聚密云云湖会议中心,进行报告交流式的决策咨询沙龙。下午的沙龙开幕式由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印政主持,丁辉校长致辞,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畅所欲言,积极研讨,得出建设性结论。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李建军教授发来贺词,对怀柔科学城沙龙提出了切实性建议,并预祝本次沙龙成功举办。
沙龙分为三个研讨环节,分别针对“怀柔科学城战略定位”、“怀柔科学城的管理机制创新”、“怀柔科学城与区域发展”三个主题进行研讨。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东松、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刘益东研究员和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孙涛先后主持了三个环节。
明确怀柔科学城战略定位,吸引国际一流创新人才
中国科学院大学易卫东教授以美国科技园区成功经验为例,指出应充分发挥国科大在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引擎作用,开放大学资源,例如图书馆、实验室等为社会、企业所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促进校企合作,将资源和人才有效输送给企业,例如采取教授以知识入股企业和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等方式,促进学校成为创业人才和技术的最佳孵化器。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杨宜勇所长指出,应明确怀柔科学城的定位,处理好怀柔科学城与其它科学城的关系,在建设规划时要区别真科学和伪科学、高技术和低技术,着力引进真技术、高技术产业,同时指出怀柔科学城建设的支点在于处理好拆迁和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密云当地居民和新人的关系,这需要北京市政府以及相关委办局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张文霞研究员认为,要想使怀柔科学城真正成为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科学城,必须要以人才为核心,吸引真正的超一流人才在此落户,不能再延续之前的人才体制,要开辟新模式。以深圳、苏州为例,政府应大力加强对高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学习或引进国际性基础服务体系,吸引并留住国际一流人才。
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吴晨生认为,怀柔科学城的建设战略选择可以从如何提供产业服务的角度来看,并通过对近年来中国和国际上的科技产业投入、产出等数据分析,判断有哪些产业适合落户怀柔科学城,据此明确应该为哪些产业提供服务,如何提供服务等,做好前期战略规划。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刘益东研究员提出,一流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是衡量怀柔科学城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一流人才分为成名和潜在两种,前者已被争先聘用,因此准确甄别潜在一流人才能够促进科学城人才引进的有效性,并以纳森普西的定义为标准,提出潜一流人才是以突破点为衡量标准的,例如突破主流共识、思维定势、研究范式、现行做法、权宜之计、学术僵局等,并需要以开放式评价来确认突破点,以期为怀柔科学城引进潜一流人才提供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
创新怀柔科学城的管理机制,激发科学活力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科技促进发展》副主编陈安认为,管理是世界发展的原初动力,有了好的管理机制才能顺利达到期望的管理目标,怀柔科学城的目标是为了创新而设立,因此应考虑其涉及到哪些参与主体、客体,这些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设计?从时间、空间、动力与约束的角度出发,如何构建起一个很好的管理框架?另外职责权利情五个管理目标的实现因素应如何设计?这都需要通过管理机制设计理论给出解决方案。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王江教授从怀柔科学城建设的人才、大科学装置、企业家、人才创业者等几个要素出发,对如何激发科学家创新活力、创造什么样的制度环境、处理好当地政府与大学的关系、以商创为动力促进产学研结合、从创客中发掘潜在人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河北北方学院李振良教授从怀柔科学城在京津冀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出发,提出科学城应主动担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治责任观点,并提出了几个应重点关注领域,一是提出怀柔科学城与雄安新区发展定位、分工应该是呼应、互补、贯通的,二是怀柔科学城应发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的作用,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京津冀城市群,除了科学之城、学习之城、生活之城等,还应是开放之城、共享之城,最后要统筹规划怀柔科学城同其他地区科学城的定位,强化原始创新,打造世界知名科学中心,实施技术创新跨越工程,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全国劳动模范、常青藤创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刚对影响怀柔科学城的几个未来趋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全球化人才将成为各国争夺的对象,由于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未来保留企业而留住就业及税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应创造适合全球化人才发展的城市场景留住全球化人才,同时自由职业者的比例不断增长,人才未来也将具备多重身份,对于凝聚全球化自由职业者平台的公司要积极吸引他们落户科学城,微型跨国企业和创意阶层的兴起也是怀柔科学城激发活力的重要一环,此外还应考虑高铁对区域城市创新网络的影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宋永杰就怀柔科学城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首先是目前怀柔科学城要有效促进大科学装置在科学城落户,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其次科学城需要助力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科技创新环境,有效提高科研效率。最后是要理顺科学城的管理关系,重点做好服务工作。
理顺怀柔科学城与区域发展关系,建设和谐科学城
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雷以新加坡为例,从其城市现代化与科学城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吸引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例如新加坡的经济增长奇迹是靠吸引外来人才,科学城也应通过优化硬环境和软环境,例如相关专业服务等,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打造一流科学城。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袁志彬提出建设“首席创新区”的概念,包括绿色生态、便捷易居、智慧新城、人文之城几个条件,首先要选好领先锚机构,形成若干创新集聚区,同时面向未来选择主导产业,吸引创新人才落地,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创新与先行先试,将怀柔科学城打造为首席创新区。
北京科技情报研究所副研究员、高级经济师刘光宇认为,怀柔科学城的建设不应就科学城而科学城,还是要兼顾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充分考虑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定位和怀柔、密云的“生态涵养区”定位,从怀柔和密云的区位特点以及资源功能定位,因该走文化与科技融合之路,开发科学文化,发展科学旅游、科学会展、科学影视等产业,使经济与环境共生共荣、协同发展。
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印政通过FAST的成功经验,认为怀柔科学城应围绕大科学装置的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并加强地方政府与中科院的沟通联系,发展科普旅游项目,例如在科学城内规划建成集青少年研学、科普教育、科技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公园,形成完整的科普产业链条,促进当地人就业,实现地方经济与科技的共同发展。
活动期间,与会专家还针对怀柔科学城的产业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待遇保障、科研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学者充分表达了其对怀柔科学城发展的建议。会后将根据专家学者的核心观点,形成决策咨询报告,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