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实现增长动力转换,关键是要让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就是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动能问题,形成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动力。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是增长和发展动力机制的转换,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并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促进跨界融合化和品牌高端化,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培育新动能的源泉
科技创新产生新技术、新产品,催生新产业、新业态。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互联网、物联网、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3D打印、新型材料等多点突破和融合互动将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兴起,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与新动力。
科技创新催生新产品、新产业。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无人飞机、智能汽车、机器人等新型智能产品方兴未艾,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数字医疗、远程教育等新产业迅猛发展。当前,新技术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周期越来越短,例如从1782年摄影原理的发现到1838年照相机的发明,用了56年;从1925年雷达原理的发现到1935年雷达装置的诞生,用了10年;从1987年多媒体摄像的产生到1991年多媒体计算机的产生,用了4年;而目前互联网、智能终端等领域一个想法的产生到实现的周期往往用月和周来计算。因此,目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相互渗透,对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技术催生新产品和新产业,技术创新成为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源泉。技术创新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日益融合,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科技创新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加快发展,催生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应用和模式创新为内核的新型业态。以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新业态,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推动消费加快增长。产生了电子商务、网络叫车、“慕课”、移动办公、互联网金融、智能家庭、远程医疗、网络旅游等一批新业态,也产生了众包、众筹、个性化定制(C2M)、线上到线下(O2O)等新的商业模式,将来可能还会不断孕育出新的商业模式。
科技创新是改造和提升传统动能的根本手段
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在注重前沿技术创新的同时,利用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企业竞争更加偏重于规模效益和成本方面,导致原材料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附加值产业占比过大,整体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不少企业都处于加工制造环节,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大多数产品是技术含量较低、单价较低、附加值较低的“三低”产品,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少。只有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核心技术,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产业附加值,促使产业价值链延伸,才能实现产业发展的高端化。如在工业领域,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主线,是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智能制造是抢占这一制高点的主攻方向,同时也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成为新型生产方式,带来了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定制化、分散化、融合化与网络化成为智能制造的新特点。同样,科技创新也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第三产业亦是如此,由于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了各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和跨界融合。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供了空间。新一代技术革命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不再是简单地听取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与用户随时互动,并让其参与到需求收集、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这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等的发展和应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相互交织融合,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相互作用,无论是传统的生产制造业、农业,还是金融、医疗、教育等现代第三产业,都加快与互联网融合,促进了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产业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共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只有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并加大科技的有效供给,以科技创新促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才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战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