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举办全民科学素质大赛,超五分之一北京人具备科学素质
位置导航:工作动态

北京举办全民科学素质大赛,超五分之一北京人具备科学素质

作者:文/李荔 摄影/吕择 来源:科普部、北京科技报社 发布于2018/12/24

  5个月,近16万人参与,300多万人次浏览量……2018年北京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谁将成为“最强大脑”?一起来看决赛现场最新战况。
  北京网民最关心的科技热点是什么?面对似是而非的说法应该用什么样的科学态度应对?北京市民科学素养的“最强大脑”花落谁家?……12月23日下午,2018年北京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决赛在北京市昌平区电视台举办。十六区参赛代表现场火爆答题学知识的同时,专家们对多个与科学精神相关的点评更是吸睛十足。


▲12月23日,2018年北京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决赛在北京市昌平区电视台举办

  本次大赛由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龙井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技报社、昌平区科协、北京市昌平区传媒中心承办,北京市纲要办成员单位、北京市各区纲要办、区科协协办,科普中国•科学答人和科普中央厨房提供题库支持。通过网络大赛和线下决赛,帮助北京市民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离不开公民科学素养提升。根据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显示,2018年,北京市的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为21.48%,也就说,超过五分之一的北京人具备科学素质。
  据了解,2018年北京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特别为参赛网友设置了“测测你的科学起跑线”环节,围绕热点“科学术语”、新时代下的“科学观点”等不同题目,对参与科学竞答的网民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北京市网民的科普诉求。
  活动承办单位、北京科技报社总编辑童庆安介绍了大赛的整体情况,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北京市公民科学素养提出了4点建议。


▲北京市各区网民参与答题的情况

  童庆安介绍,北京公民科学素质大赛自2018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30日上线起,截止10月31日,共计154112人参与本次活动,活动总浏览量为3765750人次。在本次大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北京中青年网民答题参与度较高,且答题正确率也较高。北京网民对健康与医疗、食品安全、气候与环境等这三个科技方面的信息最感兴趣。


▲北京网民对健康与医疗方面的信息最感兴趣

  从整体来看,北京市十六区网民对热点科学术语的了解程度较高,对“PM2.5”和“人工智能”熟悉度更高。且大部分网民希望免费获取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相关资讯相关信息。公众除了想通过传统的阅读方式获取信息之外,同时也希望通过参与讨论或听证会、成为科普志愿者、以及参与建议和宣传工作的方式,参与到公共科技事务中来。


▲北京网民参与公共科技事务方式的选择分布

  在互动竞答环节,十六区最强大脑现场比拼,答题学知识。“盐吃多了最主要的危害是什么?”“脑卒中(脑中风)最早预警信号是什么?”“5G 信息传输的峰值速率可以达到多少?”“屠呦呦等人发明的青蒿素是治疗什么疾病?”……台上选手积极冲关答题接受挑战的同时,台下观众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现场答题群,参与答题对抗,并有机会获取精美礼品。
  答题过程中,太阳光照进树林、首张人体器官的X光片、离岸流等图片题,以及与火灾、开车盲区等热点事件相关的视频题,让人耳目一新。经过激烈的角逐,各区选手都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最终,大兴区、平谷区、密云区、西城区、怀柔区、昌平区等6支代表队晋级前六,进入“眼疾手快”的终极答题环节。
  对着燃烧的蜡烛挤压新鲜的橙皮,会让火苗燃烧更好。玻璃棒被放入同时装有油和清水的容器里,玻璃棒在油中消失了。这些神奇的现象,背后隐藏什么样的科学原理?火热答题之外,现场还专门设置了相关实验,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神奇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对着燃烧的蜡烛挤压新鲜的橙皮,火苗会燃烧更旺

  “塑身衣能减肥”、“桶装水开封3天后细菌将增加227倍”、“健身就应该喝蛋白粉”……在情景观察题环节,一部含有10个科学知识的生活情景剧,让台上选手和台下观众积极互动,找出潜藏在我们生活中科学和伪科学。


▲情景剧中寻找隐藏科学和伪科学

  此外,现场还展示了两组与空气有关的科学小实验,活跃现场气氛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全民喜欢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现场做空气炮实验


▲现场一名小学生参与氧气制备过程的实验

  来自清华大学、中科院大学、中国疾控中心的三位专家现场对参赛选手的表现予以点评,并分别就竞答试题所体现出的探索、实证、思辨、质疑以及科学可重复性、可验证性、可证伪性等相关科学精神进行了阐述。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兵表示,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探索和揭示客观世界及其基本规律。可重复性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它基于自然科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即表面事实下存在普遍的规律,万事万物皆在普遍规律的支配下运行,不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科学的理论是在无数的实践过程中经过无数的实证和证伪发展起来的。


▲刘兵教授解析题目同时,点出科学精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徐维盛博士说,我们在生活中,对于传统的经验或者说某个权威机构权威人士的信息往往容易深信不疑,但从科学精神来讲,还是应保持质疑的态度。质疑科学中前人的结果和结论,说的是要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任何实验事实和理论,不可先入为主地相信书本和权威。我们的学术研究应在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指引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求知,以获得新的知识、理论以及对新知识、新理论应用的行为。

▲徐维盛博士解析科普题目同时,阐述相关的科学精神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教授、历史系副主任苏湛表示,今天做科学研究也好,做技术研发也好,一定要有理论的指导。理论有可能出错,但同样地也需要我们通过实验和理性去不断完善它、纠正它。当我们看到一个自然现象的时候,我们要去思考它的本质和原理。


▲苏湛副教授现场解析科学精神

  在本次大赛上共颁发了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大赛最佳网络传播奖1名,最佳网络答题奖4名,优秀组织奖10名,最佳组织奖6名,以及北京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决赛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个人参与奖20名。
  来自平谷区的参赛选手杨星亮、孙嘉瞳获得了本次线下决赛的一等奖,成为科学素质方面的“最强大脑”。大兴区、密云区获得二等奖,昌平区、怀柔区、西城区获得三等奖。


▲龙井市科学技术协会副巡视员兼科普部部长陈维成为决赛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一等奖获得者杨星亮告诉记者,他是平谷区科协的工作人员,平时主要从事科学传播和普及工作,对科普知识有相应的了解。比赛过程非常精彩,运气+实力让他们脱颖而出。各区的选手都非常优秀,参与其中收获颇多。非常感谢主办方能举办这样的赛事,给市民提供这么好的竞答机会,并能答题学知识。未来希望这样的赛事能延续下去,并能有更多这样的赛事让公众受益。


▲在2018年北京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决赛现场,与会领导和嘉宾合影留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