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坚持“优先论” 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位置
作者:周国辉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于2018/12/24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历来把人才看作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与根本支撑。他多次强调指出,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党的十九大把人才强国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新征程的七大战略之一,进一步确立了人才工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中的战略地位。
(一)科技创新,人才为本,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
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发挥人才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作出了新的精辟论述,明确指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走创新发展之路,首先要重视集聚创新人才”,“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拥有4200多万人的工程科技人才队伍,这是中国开创未来最可宝贵的资源。我国13亿多人大脑中蕴藏的智慧资源是最可宝贵的。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也是人才成长和人才发挥作用机制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掌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谁就能占据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美国长期以来在大多数科技领域能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依赖的不就是其强大的引才用才机制?
(二)必须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这是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值得我们引以为豪。但也要注意到,未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人才越多,对我们事业的支持就越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要从1.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增长58%,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作为其中核心关键部分的科技人才的数量也应做到同步增长,甚至增长比例要高于其他部分。
在扩大人才规模的同时,我国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当高度重视,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的现状应当加快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契机,完善人才结构,重视培养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等各项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指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三)要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要围绕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按照创新规律培养和吸引人才,按照市场规律让人才自由流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更加注重培养、用好、吸引各类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强化激励机制,给予科技人员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创新作用,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一要营造创新型人才发展的有利环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开发科技创新人才,首先要抓好人才环境。要优化人才创新环境,根据科学技术活动特点,把握好科学研究的探索发现规律,为科学家潜心研究、发明创造、技术突破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大力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要健全人才分类评价激励机制,打破制约科技创新的利益壁垒,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要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把它作为创新型人才发展的环境,切实抓紧抓好。
二要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开发模式。
人才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夯实创新基础、倡导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
要开展启发式、探究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改革试点,弘扬科学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要着力培养青年创新人才,引导青年勇于创新创造,破除论资排辈等观念,为青年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引导托举、铺路搭桥。
要特别重视做好高端人才资源的开发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取决于高端人才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搞好创新就要抓高端人才的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本事越大越好。“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国家要想快速健康发展,高端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要实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吸引制度。
要重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使他们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海外留学人员是我们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人才库,要按照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把做好留学人员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以更大力度推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留学人员回到祖国有用武之地,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要坚持“充分尊重、积极支持、放手使用”的方针,充分考虑他们在国内工作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在生活上提供更多便利,在工作上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要努力改善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创新创业、发挥作用的政策条件,把他们放到关键岗位,让他们参与专业决策、领衔重大项目,发挥更大作用。不要以任何条条框框去束缚人才,不以任何理由借口去制约人才,切实做到引进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努力创造一种让各类人才来去自由、自我扩张的宽松环境。
四要建立健全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改进科研人员薪酬和岗位管理制度,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
(四)必须以强化党的领导和党管人才为统揽,建立和完善人才管理新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教导我们,要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开发人才、推进人才事业,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管人才,不仅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且有利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工作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根本经验。
坚持党管人才,重在凝聚合力,主要是管宏观、管大局、管战略、管政策。要按照党管人才原则的要求,探索建立党管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新的管理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重点建立和完善适合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这三支队伍特点和成长规律、公平与效率相统一、激励和监督相结合、竞争与创新相促进的管理机制。党委和政府要加强指导、协调和服务,制定和组织实施人才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用法制手段保障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为人才素质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环境条件。
毛泽东同志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科技强国归根到底是人才强国。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强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在科技创新中更加重视和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管人才的原则,确保新时代人才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强大、更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作者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