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随着健康理念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渴望学习医学科普知识,提升健康素养。本期首都科学讲堂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主任医师、国家级健康管理师池频频,为大家分享《怎样与医生有效沟通》。
当我们去医院就诊时,我们的第一需求总是:“快点!快点!别让我再疼了!”,希望医生能够一针见血、药到病除。但对于医生而言,“止痛”从来都不是第一位的,他们更多的倾向于找到病因,从根源铲除疾病。
以腹痛患者为例。病人感受到腹痛,既有可能是外伤--如:炎症、机械性损伤、溃疡等,也有可能是内伤--如:腹部器官成为病灶,甚至还有可能是非腹部器官,如:女性的子宫、卵巢、输卵管与男性的前列腺等所致。
因此,对于医生而言,找病因不是一件容易事。一般而言,找病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了解症状、观察体征、专业检查与最终鉴别。医生主要通过仔细询问的方式了解病人症状。对于腹痛病人常使用的问题有:“什么时候开始疼的”、“是怎么样一种疼法”、“疼痛是否有规律”以及“是否有伴随症状”。
与其他职业相比,医生更像是一个“选择困难症”,常常用“基本可以”、“有可能”等看似模棱两可的语句为病人做解答。但实际上,正是不断发展的医学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导致了这种“选择困难”,那些强调“一针灵”的医生,恰巧暴露了自身医学素养的不足。
作为患者,在面对医生的问询时,要注意避免自己的烦躁抗拒情绪,更不要隐瞒病史,凭借老经验自以为是。一个“合格”的患者要尽量对自己的病症有所了解,记录下自己的用药情况,同时认真倾听医嘱,慢慢消化内容,以便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最正确的病症结论,从而助力自身康复。同样医生也有自己的责任,一位优秀的医生要保持善良、耐心,恪守冷静、客观,“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为病人带去温暖与慰藉。
首都科学讲堂同期实现在北京时间、一直播平台和京学网在线直播,据初步统计,本期讲堂超过13.4万人(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