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北京科学教育馆协会成立,包括北京天文馆等75家场馆
作者:记者 李玉坤 | 编辑 于音 来源:新京报 发布于2019/03/10
新京报快讯(记者 李玉坤 姜慧梓)为进一步统筹首都科普场馆资源,加快推进首都创新文化建设,3月8日,北京科学教育馆协会在京成立,首批成员单位75家。京津冀科学教育馆联盟也同期发起。
首批75家成员单位,打造“首都科普”名片
北京科学教育馆协会由中国科技馆、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学中心、北京企业文博协会五家单位共同发起,为公益性社会组织,实行会员制,重点吸纳超过1000平米的科学教育场馆为会员。首批成员单位75家,其中,中科院系统6家、高校17家、公共服务37家、企业15家。
改革开放40年,创新一直是北京发展最鲜明的特色。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在当天的讲话中指出,要将“首都科普”打造成为与“中关村创新”具有同等地位的另一面旗帜,引领带动全民科学素质大幅提升,使北京创新文化内涵更丰富、更清晰、更深刻,支撑和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有科普教育场所近2000家,科普教育基地420家,其中展陈面积超过1000平米的科普场馆百余家,2018年北京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21.48%,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达到科技强国水平。
以此为基础,该协会吸纳全市各类场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未来,将推广统一标识、开展系列宣传等,努力打造与首都地位和形象相匹配的“首都科普”新名片。
隋振江表示,年底还要对这些成员单位的科普实效进行评估,“科普经费是事业经费,不是养人经费,谁为社会公众提供的科普服务好,谁就能多得这部分公共资源。”
3月8日北京科学教育馆协会成立
三地科教馆联盟 京津冀协同拓展科普边界
会上,京津冀三地科协共同倡议发起成立京津冀科学教育馆联盟。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两翼”。京津冀三地科普场馆云集、科普资源丰富,公众科普需求不断提升,“三地科教馆联盟是科普工作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的创新举措。要把科普工作当成科技创新工程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隋振江表示。
三地科教馆联盟成立后,将注重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研究,整合三地高校科研资源,加强馆校合作,推进科学教育馆深度融合和交流合作,带动和辐射京津冀乃至全国科普场馆建设水平整体跃升,丰富科技创新文化内涵。
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目前北京已经在全国首个设立科学传播专业技术职称,隋振江表示,“设立科学传播职称,是北京市推进科学传播人才评价和管理工作的重大改革,对科普专门人才进行有效的培养和储备。”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北京市科协推动成立北京科学教育馆协会,同时京津冀科协倡议成立京津冀科学教育馆联盟,对于促进新时代科普工作立足全国、放眼世界、着眼未来有积极作用。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姜慧梓 编辑 于音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