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首都科学讲堂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临近空间环境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胡雄,为大家带来主题为《临近空间天气》的精彩讲座。
胡雄研究员讲解了临近空间的概念、人类活动、天气和环境探测与预报等几个方面知识。临近空间是指传统商业航空飞行高度以上、最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高度以下的空间。临近空间天气是指临近空间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短时间内的变化过程,与天气及空间天气有很大的不同,临近空间环境可作为气候变化的敏感指针。人类活动影响临近空间,工业气体排放导致臭氧洞、气候变冷和夜光云更频繁出现。同样,临近空间天气也影响人类活动,包括对高/低动态飞行器以及电子设备的影响。
胡雄研究员讲解了临近空间环境探测与预报,其中探测平台有地基、火箭、临近空间浮空器、卫星等。以地基(在地表观测平台上进行的气象观测)为例,其主要探测技术为光学和无线电(美国波多黎各Arecibo探测基地激光雷达、德国瑞利测风测温雷达、美国钠多普勒激光雷达)。
在本期讲堂的最后,胡雄研究员介绍了中国临近空间观察的相关技术成果,包括空间环境监测子午工程(依托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国家大科学工程)、中科院廊坊临近空间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集综合观测、机动观测和预报信息服务于一体),以及空间中心研制的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其是国内首台全球臭氧总量探测仪器,被纳入世界气象组织/世界臭氧和紫外辐射数据中心。
首都科学讲堂同期实现在北京时间、YY在线直播,据初步统计,本期讲堂超过12万人(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