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普发展中心
首页
> 品牌活动 > 首都科学讲堂

首都科学讲堂第569期《听化石的故事》

来源:北京科普发展中心 发布于2018/12/05

  古生物学是一门非常适合做科普的学科,作为古生物学研究载体的化石既触手可及、生动形象,又年代久远、充满神秘。那些远古的生物最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精神。本期首都科学讲堂邀请到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原,与我们分享《听化石的故事》。


  化石是远古生命的印记,也是解读生命和地球演化的钥匙。我们所熟知的化石,有虫化石、鱼化石、兽类化石以及植物类化石。而讲古生物的故事离不开恐龙,恐龙是古生物中的明星。根据中国古动物馆统计,截止到 2018 年 6月中国已经研究命名了 290 种恐龙,恐龙种类居世界首位,每年还在以新发现6到7种的速度增长。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恐龙最多的国家。单脊龙、小盗龙、青岛龙、马门溪龙、禄丰龙被称为中国恐龙五宝。
  “许氏禄丰龙”被称作“中国第一龙”。两亿年前活动在云南禄丰的许氏禄丰龙化石由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杨钟健先生所研究。许氏禄丰龙的种名“许氏”被杨老献给了他在德国博士留学时的一位古生物学老师许耐。2017年,许氏禄丰龙赴英国诺丁汉展出。
  在中国,最早被命名的翼龙是“准噶尔翼龙”,准噶尔翼龙被称作食鱼的飞行者,但是翼龙并不是会飞的恐龙,他们是用无名指统治天空爬行动物。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弥曼女士研究并还原的杨氏鱼化石,改写了教科书中的理论。年轻时的张弥曼院士当时在瑞典实验室制作了杨氏鱼的头骨放大蜡质模型(放大20倍) ,最终得出杨氏鱼没有内鼻孔的结论,她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为中国对古生物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随着中国与国际古生物研究机构的交流日益加深,中国古动物博物馆迎来了世界各地古生物赠礼,例如来自科摩罗的国礼拉蒂迈鱼。拉蒂迈鱼被称作活化石,有人说人类就是一条超级改进版的肉鳍鱼,我们用胸鳍翻动书页,用腹鳍四处行走…… 
  王原馆长还分享了北京猿人的发展历史,讲述了中国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学奠基人 裴文中先生与北京人化石的渊源羁绊。
  最后,王原馆长为我们总结了关于化石的相关概念、作用,古生物的科普价值以及中国恐龙化石研究的历程与成果。从化石的故事到故事背后的科研人员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古生物学还能为人类奉献更多。
  首都科学讲堂同期实现在北京时间、一直播平台和京学网在线直播,据初步统计,本期讲堂超过15.8万人(次)在线观看。

 

 

品牌活动 更多

Copyright@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21570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6863

地址:朝阳区北四环东路69号华仑大厦A座7层(100101)

Email:bjkpzx@126.com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